天津在线

首页> 娱乐频道> 文化> 正文

戏剧小品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戏剧小品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图)

戏剧小品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图)

戏剧小品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图)

小品从戏剧院校学生的练习功课走向电视和舞台,在成长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欢笑和艺术享受,但也伴随着质疑声和前行的困惑。尤其是当小品褪去晚会光 环,逐渐走入常态甚至低谷的时候,人们不禁反思小品的艺术价值和生存空间在哪里,如何才能创作出观众满意的作品?12月15日,“天穆杯”全国第三届“新农村、新文化、新风尚”小品展演圆满落下帷幕。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小品节目,一方面内容贴近生活, 关注留守儿童、农民工问题、居家养老、反腐廉政等社会热点;另一方面艺术创作呈现出新的看点,通过喜剧、正剧、情景剧和曲艺小品等多样的艺术形式,体现了 创作者对小品艺术表现方式的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天穆杯”小品比赛以其坚持23年的实践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思考小品艺术发展的样本。此次展演结 束后,记者采访了“天穆杯”全国第三届小品展演的多位评委,他们对小品艺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及时反映群众生活才能有群众基础

刘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认为,戏剧小品的优势在于,第一,戏剧小品具有群众性、社会性和广泛性,它反映问题非常及时。以话剧这种艺术形式 来说,我们可以欣赏,可以批评,但缺乏表演基础的广大群众很难参与演出,而戏剧小品则不同,它的创作往往直接来源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你有激情,你就可以创 作,你也可以参与演出。这不像一个“大戏”需要非常专业的演出团队;另一方面,戏剧小品反映的生活特别鲜活,作为一个戏剧研究者,我常常觉得很多“大戏” 都没有戏剧小品如此生动,打动人心。以这次展演的作品来说,一个小品大约15分钟至20分钟,虽然时间很短,但很多作品在一些细节处理上都让我感动。

第二,小作品也有深刻内涵。从全国戏剧小品作品来看,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用文艺反映生活、塑造形象,来提高人们素质。虽然短小,但是对人心的启迪和品格的影响有着独特的作用。

第三,一个作品有没有水准,要看创作是不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能否把生活打造成一个艺术品,这是一个主要的标准。戏剧小品体现了创作者文化的自觉 和自信。从这次比赛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选取的多是亲身经历的,打动作者心灵的题材。参加这次展演的作品《讨债》,反映了当下“救人怕被诬陷”的社会问题。 由于个别案例的侵扰,在“救与不救”面前,人们常常变得犹豫、踌躇。可生命不待我们思考,人性终会焕发光芒。讨薪过年的农民工,危难时刻不顾个人利益,毅 然伸手救人。让人深切感到人性本善、大爱无疆的人间真情,弘扬了见义勇为的高尚道德情操。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样的故事放在话剧舞台上可能会显得单薄, 张力不够,但是通过戏剧小品这种形式却能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

“天穆杯”小品比赛坚持了23年,这期间,于2008年发展为全国性展演活动,不仅为全国小品创作表演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对打造天津文化 品牌,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种发展势头非常好,形成了良好的创作和演出氛围。参加演出的有专业院团离退休的老演员,各行各业的群众业余演员以及少年儿童。 大家参加演出的积极性非常高,我相信,只要这样健康发展,就会有更多好作品出现,小品才有更广阔的市场。

陈敬福(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也谈到,“天穆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尽管现在艺术形式多样化,但是戏剧小品的艺术价值仍然是不可替代 的,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能深入人心。从这次展演现场观众反应来看,大家都非常投入,甚至和演员的互动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说明大家对小品这种艺术形式 的欢迎程度。

迈过“过度搞笑”和“名人效应”这道坎

当今时代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化节奏快。小品能够迅速、及时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更贴近时代,更贴近人们生活的脉搏。戏剧小品舞台演出直 接体现了台上台下的融合和互动。高长德(评委会主任、天津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戏剧评论家)认为,虽然小品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值 得大家注意。小品创作缺乏理论支撑,缺乏经验总结,缺乏更加持久、深入的思考。

从我国的小品艺术发展历程来看,有几个因素一直制约着它,首先,小品发展的初期,一些知名演员为代表的小品是从东北二人转生发而来,借助语言的魅力 (俏皮话、顺口溜等“东北嗑”),演员能侃会耍,更注重喜剧性和笑点的营造。表演者作为一个主要的看点,借助自己多年的基层实践经验,以其对现实生活的关 注并加以调侃和变形等方式,引导了大部分观众的审美取向。后来,很多演员争相模仿,因为缺乏表演功力,出现了“东施效颦”的现象,导致作品陷入“四不像” 的状态。没有生活的积淀、真诚的反思以及严谨的创作态度,光是靠语言对白的俏皮话、“抖包袱”或是耍一下小机灵,都是撑不起作品、抓不住观众的;其次,很 多晚会讲究“名人效应”,很多出自基层小品比赛的优秀作品,登上晚会的舞台时却换成了知名演员,造成观众的目光聚集到演员本身,而忽视作品要表达的内涵。

此外,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增加资金的投入,在这方面投入的关注度还不够。目前,首先需要创作队伍;其次需要评论队伍。理论队伍和文艺批评对小品的文艺导向非常重要。我建议,在下届展演活动中增设评议和研讨的环节,让大家增进交流。

这些年来也有人不断地探索,小品出现了向戏剧主题回归的趋向,有些小品在思想深度上,美学追求上不断回归,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以情动人。如今,小品的 发展站在一个关键的路口,对于一个小品比赛而言,作为评委,我非常关心从业者的冷静思考,期望创作者从理论上总结经验,从艺术上勇于实践,追求自己的特 色,只有这样,小品创作才能进一步发展。

既要多元化又要回归戏剧属性

王磊(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提出,小品应回归到戏剧中来。什么是回归戏剧呢?我们并不是让小品这种群众文化形式完全靠近专业和正统,而是希 望其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人生中遇到的问题。而作为从戏剧脱胎而来的戏剧小品除遵循戏剧创作的一般规律外,还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属性。择其精要,我认为在创作 过程中应自觉回归戏剧属性。

对于小品回归戏剧这个问题,万镜明(天津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说,最初小品是戏剧学院学生练习的一种演出形式,其作为公开的一种表演形式源 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从其30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它在不断地转型和变化,比如它出现了相声化、通俗化。现在看来小品是向本体回归。从戏剧小品的定义上来 看,首先作品是戏剧,它必须有起承转合、有悬念、有人物。而作为小品,则体现在短小精悍,可以品味。我个人并不赞成小品体现大主题、大形势,它就是一种生 活化的特点,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突出生活情趣性和幽默感,突出作品的幽默感。从“小”中可以折射出人性百态,看完小品后收获轻松快乐的感觉,同时能够收获 一种人生的体验,让你回味无穷。小品之小,更要在技巧上做大文章,更要在每个细节上体现出编、导、演的大智慧。戏剧小品塑造人物、揭示生活的哲理,需要寻 找另外的途径,形成自己的魅力;要求对素材进行精心的筛选,善于从凡人、小事的一瞥中开掘出深刻的生活内涵和诗意;要求对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作速写、素描 式的简练、准确而传神的勾勒;要求有极其严谨的艺术结构;要求个性化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语言;要求更多的情趣和意境;要求诱发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处处可 以让人欣赏到机智、美丽的艺术构思,因此令人感到创造的美。

好作品的特点在于“小”中见“大”

唐文光(空政文工团一级演员)认为,小品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觉得小品发展还需要引导。一方面,我们要从理论上加以引导;另一方面,要以好作 品加以引导。从现在创作的角度来看,很多创作者不愿意深入基层百姓的生活,写出的东西空洞乏味。从此次展演的作品来看,好作品固然多,但也有一些流于平庸 的作品。好作品的特点在于“小”中见“大”。好的小品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比如,小品《小翠》讲的是电视台帮助一位母亲寻找到了救命恩人小 翠。在采访现场,小翠一言不发,而随小翠来的哥哥柱子却大谈救人的感受。被救孩子的母亲拿出一万元感谢小翠,小翠坚决不收。就在主持人和母亲都为小翠的美 德和高尚赞叹的时候,小翠说出了自己心底的秘密。原来,小翠是一个小保姆,她以为当天落水的是主人家的孩子,所以才跳水救人。小品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坦诚和 单纯,呼唤简单快乐的生活,体现了很多我们生活中的细节,这些细节是难以编造的。

又如《情人节的玫瑰》,情人节的晚上,在一处闹市的街头,玫瑰花引出了一段段故事,有的可笑,有的可悲,也有的不失诙谐和幽默,形形色色的人物与默默 扫地的清洁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年轻的清洁工夫妻的纯情浪漫让人觉得真实可爱,同时给人留下许多遐想……作品选取的角度非常独特,立意相当深远。为了写 好剧本,作者天穆镇文化站站长于振坤多次深入建筑工地,与工人聊天交流,广泛搜集素材,寻找创作灵感。今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于振坤专门来到一家工地附近的 面馆,邀请几位河南农民工兄弟一起吃饭,大家边吃边聊,敞开心扉说了许多话。这次与农民工的交流,让于振坤产生了创作灵感,这样的作品具有深厚的生活底 蕴。

满足观众期待,小品才有市场

从事小品艺术的人应有危机意识,有一种观点“小品没有市场”,其实不是“小品没有市场”,而是公众内心所期待的小品没有出现。如果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小品当然没有市场,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谈到小品如何走向市场,高长德表示,如果在市场上形成很多专业小品团体,就目前来看,这并不现实,其很难成为剧团的支撑。其中阻碍很多,比如市场秩序 不规范,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介入将作品迅速曝光,势必会影响观众群。就商业价值而言,小品这个艺术品种的市场还需要培育,需要大家共同支持。万镜明谈到, 目前,小品主要是以晚会保留节目的形式推向市场,质量上乘的小品仍然会受到各大晚会的关注。但是,整台小品晚会这种演出形式是很少的,小品很难走规模化的 组台演出道路。小品演员职业化目前也很难实现。王磊则认为,像“天穆杯”这样的小品展演为来自于群众的优秀小品作品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对于发掘作品、凝聚 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此为阶梯,会有更多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涌现出来,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小品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艺术元素,其创作和表 演能否被观众接受,关键取决于艺术水准,推出一个优秀的小品,其难度还是很大的,不仅需要创作和表演者的努力,也需要有关部门以及社会的支持。如今,小品 仍面临着创作和表演“青黄不接”,特别是创作的浮躁等问题,如何打破这个瓶颈,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当初,在晚会舞台上风光无限的小品,其成功得益于 抓住了机遇、一批厚积薄发的作者以及已经在舞台上“准备”了多年的表演者们,机遇、创作与表演的珠联璧合,曾经使小品走向了辉煌,今后,小品的发展仍然需 要这样的配合。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