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娱乐频道> 文化> 正文

国话春节送“信”进蒙 2013年三下乡慰问活动落幕

国话春节送“信”进蒙2013年三下乡慰问活动落幕

短剧《希望的田野》。 国家话剧院供图

中新网2月28日电  27日,国家话剧院“信”主题综艺演在出呼和浩特保利乌兰浩特剧院成功落下帷幕,从而为国家话剧院2013年“三下乡”慰问演出为期6场的内蒙古自治区巡 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本次活动是春节期间“三下乡”活动开展以来,中央直属艺术团体首次走进内蒙古。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包头市委宣传部、包头市文化局、鄂尔多斯市文化局协办,于2月11日起-2月28日,《信》主题剧组分别奔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鄂尔多斯、呼和浩特三地,为当地观众演出6场。

本次赴内蒙古演出,国话为内蒙人民带来了诸多作品,除小品《心灵》、《小河淌水》、《村长和留守娘们》、情景广播剧《深山信使》等脍炙人口的保 留节目外,被称为“变脸大王”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莫元季、青年演员苏巍等特地准备的《莫老吹》、《川剧变脸》更是赢得满堂喝彩,每个节目都将“信心、信念、 信用、信赖、诚信”融入其中,以小人物展示和弘扬了“信”的大主题。另外,国话特意邀请旅居北京的内蒙古籍游子给家乡送上视频祝福,演员佘南南朗诵的散文 《故乡的路》把作者内蒙古著名作家玛拉沁夫对草原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抒发出她自己对草原的向往。作为压轴节目的原创短剧《希望的田野上》则将演 出推向了高潮,。

本次演出策划人兼制作人刘铁钢表示,“信”主题综艺演出,主要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信心”、“信任”、“信仰”、“诚信”精神,也正是 “信”精神支撑着全体演职人员不辞辛苦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十几个人,十几个节目,在短短4年内完成了近百场演出。希望通过这样一场演出弘扬主旋律。同时, 国家话剧院也将继续带着优秀的戏剧作品到内蒙古演出,使内蒙古的群众能够了解传统戏剧独特的魅力。

此次巡演虽然演出只有6场,但在当地基层群众中间已经形成了口碑极佳的“国话品牌”。当地文化部门的同仁在观看节目后则表示:“你们的演出是老 百姓真正想看的,爱看的,因为观众是最直接的,你们能让他们留在剧场里安静的享受演出,这是最大的成功。”当地的群众在看完演出后表示,信主题剧组人员少 但节目丰富,真是国话的“乌兰牧骑”( 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

不同以往,此次“三下乡”演出还有更深的意义。近几年,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迅速,基层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欣赏高 质量、高水准的文艺演出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迫切需求之一。 国家话剧院与内蒙古话剧院已建立对口帮扶战略合作关系。今后,国家话剧院将在人才培养、剧院管 理、舞台制作、市场营销、剧目交流等方面给予内蒙古自治区话剧院大力扶持与帮助。目前帮扶合作项目已在顺利推进中。整台演出将完全贴近百姓生活,并增强互 动性,让内蒙古观众感受国家院团的艺术魅力。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