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娱乐频道> 文化> 正文

民营博物馆面临造血难 期待享有同等“待遇”

记者 何汪维 文/图

昨日,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截至2012年12月,西安地区共有各类博物馆94座,与十五末相比净增58座,参观人数由十五末的年200万人 次猛增到年千万人次,博物馆的种类也由原来较为单一的历史类发展为文物历史、自然科学、文化艺术、军事科技、民族民俗等多种类,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 骨干,民营博物馆为补充,行业博物馆为主题的新格局,并且涌现出了像关中民俗博物院、大唐西市博物馆、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等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博物馆群体。

但是,在这一系列可喜成绩的背后,尤其是在数量庞大的民营博物馆中间,如何办展览,如何吸引人气,如何筹措,如何让博物馆长期发展下去,一直成 为困扰民营博物馆发展的最大瓶颈和障碍。对此,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把博物馆的质量建设作为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加大对民营博物 馆的扶持力度,并有条件地陆续免费开放一批民营博物馆。

民营博物馆

面临“造血”难的困境

“博物馆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服务机构,其日常的运转和开展各种业务活动投入很大,虽然咱们现在有了一揽子奖励政策,但是从资金支持力度上来讲,我觉得还是有一点不足。”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馆长王彬说。

“门票免费时观众是门庭若市,络绎不绝,可一旦收费,参观人数就开始大幅下降,现在国有博物馆已经全部对外免费开放了,这对我们这些靠收门票来 维持运转的博物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关中民俗博物馆馆长王勇超说。王勇超告诉记者,目前民营博物馆仍处于自主生存、自我完善状态,在管理运行、 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王勇超认为,首先是政策环境不够宽松,在政策支持、税费减免等方面不能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其次是政府投入有限,扶持 重点不突出,难以发挥政府投资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此外,大部分金融机构以文物资产作为抵押物与现有政策中无法评估为由不愿放款,致使民营 博物馆发展备受资金瓶颈制约。

记者了解到,在我市博物馆体系中,国有博物馆是骨干、是重点,而数量庞大、门类齐全的民营博物馆却一直游走在体制之外。由于受缺乏经验、管理不 善、资金短缺等问题的长期困扰,再加上国有博物馆已全部免费开放,这对靠收门票维持日常运转的民营博物馆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致使其举步维艰。

民营博物馆

期待享有同等“待遇”

“希望把民营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统筹,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也就是说文化服务政府买单,同时民营博物馆也要不断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各种服务为自己“造血”。”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馆长王彬说。

“首先应保障民营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享有同等法律地位。”王勇超说。他认为,应该通过立法明确民营博物馆的性质,落实各项促进举措,建立完善激 励机制;在立项、政策扶持、土地利用、税费减免、银行信贷、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使其与国有博物馆享受同等待遇。王勇超还建议,国家可通过贴息、补助、 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兴营民营博物馆。

“希望民营博物馆也能和国有博物馆一样实行免费开放,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在立项审批、报建审核等方面也能享有政府“绿色通道。” 西安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馆长任经文表示。

政府出台政策

为民营博物馆“造血”

“我们十二个局委联合发了一个关于《扶持民营博物馆实施办法》,这对推动民办行业博物馆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受到了民营行业博物馆,特别是西安民间收藏家的高度评价。”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郭治华说。

据郭治华介绍,在政府财政政策方面,对民营行业博物馆给予四个方面的扶持,比如土地、税收、房屋土地使用税的减免,对应的给予50万元、30万 元、20万元运转费用的补贴。郭治华表示,虽然扶持总量并不多,但产生的效果却超出了预期:一是进一步激发了民间资本和行业力量举办博物馆的热情,二是有 效地达到了以考核促提升,以奖励促发展的目标,进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我市将免费开放

一批民营博物馆

除了财政、资金等支持以外,市文物局还将在政策方面对民营博物馆进行大力支持。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陆续有条件地免费开放一批民 营博物馆,筹划一批博物馆每月要有一天免费开放,要继续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免费开放力度,而下一步如何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是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新任务。

“我们在民营博物馆的人才培养教育,包括博物馆的制度化建设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今年,我们将把博物馆的质量建设作为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还会陆续地推出一些惠民的措施。”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郭治华说。

政府鼓励,资金扶持,完善服务,我市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相信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博物馆之城不久将以靓丽的身姿出现在古城西安人民的面前。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