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娱乐频道> 文化> 正文

评论:米兰·昆德拉之“轻”

张晓然

到了布拉格,你想不“艺术”都不行。导游把前来游览的人们一会儿拉到音乐家德沃夏克的墓前,这里有精美的雕塑,他的故居还建成博物馆供人参观;一会儿再带你到音乐家斯美塔那矗立在伏尔塔瓦河畔中心地带的塑像旁,每天路过的人们都在瞻仰他;晚上吃饭,去风行世界的“好兵帅克”餐厅,“帅克”的作者哈谢克是捷克人的骄傲。而在城里转来转去,都会遇见伟大作家卡夫卡的纪念馆、博物馆、书店等。还有作家赫拉巴尔、克里玛等,都常挂在布拉格人的嘴边。

可在我脑海里,还有个人,也应在此地受到格外尊重,他,就是享誉世界的作家米兰·昆德拉。怎么没见提起?当中文版的米兰·昆德拉作品封面、百度搜到的词条都注明他是一名捷克作家时,布拉格人似乎已经把他淡忘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场内外、桥上桥下,看不到这位著名作家留下的痕迹。交谈中也没人提起他。原来,他在1975年离开了祖国,再也没回来,让捷克人对他伤透了心。

捷克民众热爱艺术像热爱自己的生命。尽管世界文坛一直将卡夫卡列入奥地利作家,但捷克不答应。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在布拉格创作了《变形记》等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品,凭什么是奥地利人?就因为卡夫卡的成长年代,布拉格尚处于奥匈帝国?可他逝世前,捷克已经建国。他就不能被留在国家之前的历史里了。

但米兰·昆德拉跑到法国并入籍,捷克人就不想念他了。布拉格非常珍视与米兰·昆德拉同时代的作家克里玛。两人在1968年苏联坦克入侵的“布拉格之春”,书都被禁止出版。后者虽然当时全家在国外,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赶回来了。后来被美国的大学邀请去讲学,又回来了。而米兰·昆德拉却选择了离开。克里玛说,对于作家而言,“在国外就像割掉了自己的翅膀”,只有选择自己的民族,才能写出最好的作品。

当然,在国外也可以有成就。米兰·昆德拉的名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是在国外创作的。但他用的还是母语,写的还是自己国家的生活、思考。他始终离不开祖国的影响。后来他尝试用法语写了两本书,就再无人提及。如今,虽然他已成为世界性大作家,可同胞却把他遗忘。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