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娱乐频道> 文化> 正文

涂鸦男孩痛哭能不能洗去“到此一游”心态

涂鸦男孩痛哭一夜,泪水不能洗去卢克索神庙的难看字迹,但至少是一种后悔。埃及文物上出现中国字,到此阶段也已经不是单纯的微博消息,而是集体反思自身文明素质的公共话题。站在道德高地去指责一个未成年人或者更多的涂鸦“好汉”们,是容易的,而推及自身乃至自身所处的文化传统与环境,应是这一场舆论事件的良性走向,以形成改变国民文化中不合时宜内容的动力,推动我们的文明从古走向今。

站在理性的立场上,虽然男孩痛哭,更可能是由于大面积地被曝光,而不是内心的谴责,但我们还是不赞成用“人肉”的方式来穷究“到此一游”的作俑者,毕竟对象只是一个未成年人。用不文明曝光不文明,注定无益于世道人心。所谓网络舆论倒逼和警示不文明者,也最多是收一时之效,其不确定性和不持久性,更像是一场舆论泡沫,也就是常说的口水四溅。因为在这种抢占道德制高点,以 “丢中国人的脸”为主要指向的抨击,往往忽略了“到此一游”心态的文化本来。有多少人能想到,这种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才被视为不雅和不文明。而在更久远的年代,在景点涂鸦又曾经是一种标准国民行为,甚至是不少传世书法和文学名篇的传播平台。对于这种萌生于我们文化传统内的,可以说根深蒂固的习惯,具体的涂鸦者个人只能对自己负责,而不能为布满锦绣中华的“到此一游”买单。以那封“不耻其为南京人”而誓言与涂鸦者家人约战到底的“战书”为例,读者只能见其怒而不见其返及自身。涂鸦者只是成了某种戾气的发泄口。该痛哭的,实在不只是男孩和他的家人,自豪于文明古国的我们都应痛哭一场,为文明离我们的距离痛心一次,为向往文明的内心洗礼一次。扪心自问,究竟什么是真文明?

为什么李白的涂鸦可以成为文明, “丁锦昊到此一游”却是不文明?大多数人都能找到这个答案:前者在于创造,后者在于破坏。创造与破坏不在于是谁在涂鸦,而往往在一念之间:我为世界留下什么,是价值还是垃圾?面对瑰丽建筑、美好景色,如果不能像李白那样写下伟大诗篇,至少我们可以保护好眼前的美丽留给后人。在这个意义上,文明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世界观:每个人都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我们的义务不是消费和占有,而是创造与保护。用这把尺去量一量内心,文明还是不文明,就不会那么模糊。

正如《人民日报》今日评论所言,“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在地铁的长队里加塞插队时,在逃票成功洋洋得意时,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了文明的红线。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迈进一步。”

痛哭一夜,泪流成河,不代表文明素质提高了。但是连痛哭都没有,只有痛斥别人,更不代表文明素质高到哪里去。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吾身。祖先的文明智慧,需要我们的现代实践。 施平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