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娱乐频道> 文化> 正文

客家端午节的讲究:保留《诗经》时代中原遗风

□余茂智

万庆松每天都会在近郊洛带古镇洛水湿地走上一圈。最近一段时间 ,他特别关注的,是湿地苇荡里新长出来的菖蒲和芦苇。作为村支书,这几天,万庆松一直在煞费心思地忙着一件事,就是在端午那天,让所有游客尝到客家人秘方配制的粽子。糯米、红豆、蜜枣、腊肉都不是问题,但到哪儿去采那么多的新鲜苇叶却让他发了愁。

万庆松是地道的客家人,在他的印象中,儿时端午节,他母亲总会带他到外婆家。外婆一早会到房前池塘边采上一大篮苇叶,然后用热水漂洗干净,之后一边和出嫁回娘家的女儿摆龙门阵,一边灵巧地用苇叶将红豆、枣子与用糖水浸过的糯米一并包成角儿,在经一段时间蒸煮的煎熬等待后,新出炉的热气腾腾的粽子,蘸上红糖汁水,那甜蜜、糯香、与苇叶清香交织的味道,至今也让他难以忘怀。

端午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其起源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时代。一则最广泛的传说,端午节起于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时为楚国大臣的屈原眼看自己的故土被战火蹂躏,是年端午这天,他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去。屈原的去世,让楚国百姓十分哀痛,他们纷纷来到汨罗江边,将满提篮的粽子投掷江中,以祭祀屈原亡灵。

就其实而言,粽子本是上古中国人的祭祀之物。《诗经》说:“杀时牡,有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意思是说 杀了那头头角雄美的大公牛,遵照先人传统,用以祭祀;《诗经·豳风·七月》说:“称彼觥,万寿无疆”,意思是说,要用双角弯弯的牛角杯畅饮,才能表达祝福的厚意。可见,在上古时期,人们质朴的审美以角为贵,角是人神沟通的灵物。所以,上古时期人们在采用五谷祭祀社稷神时,也就用楝树叶将五谷包裹成动物之角的形状了。随着这种高高在上的祭品逐渐演变为一种食俗时,其包裹的植物叶,也随地域的不同而发生若干的变化,苇叶、麻竹叶、桂竹叶、月桃叶、芭蕉叶、荷叶,不一而足。其主要食材构成,北方过去是黍,南方为糯。

按照中国古代历法,五月为仲夏之午月,而午月伊始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日子。午午相重,“午”与“五”通,端,初始也,赋予历法数字许多神秘臆想的中国古代人为此将这一天称为“端午”。农历五月之初,正是草木长势旺盛的时节,绿风浩浩,大地如歌,是那么欢欣,那么怡人。但在上古国人的心目中,五月却是“恶”月,端午更是五月里最不吉利的一天。古人之所以对五月深恶痛绝,是因为此时节渐入热夏,湿热弥漫,瘟疫流行,迅速滋生的蚊蝇、蛇蝎、蜈蚣等开始播害人间。于是,古人除了用粽子祭祀土地社稷,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外,也将散发辛香的艾草、菖蒲、青蒿悬挂门前,并在室内洒雄黄酒,以驱除“五毒”之害。

也正因为此,这些植物的名字也就很早记述在了《诗经》之中。《诗经》中,菖蒲是与人类最早的粮食荷联系在一起的——“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的句子;艾则与对爱人的思念连在一起——“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里的“萧”就是青蒿。在植物灵崇拜的年代,因为它们的异香和药用价值,使之成为上古中国人最早的图腾偶像,也是后来神圣的祭祀用品。

洛带是中国内陆最后的“客家王国”,80%居民都是根源中原、迁移千年、辗转千里而来的客家人后裔。对客家人而言,“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意思是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尊崇代代相传的礼俗传统才是成家立业的根本。所以纵然客家的节庆风俗是如此丰富多彩,但基本内涵都具有祖先崇拜、寻根报本、家人团聚的一致性和同一性。

万庆松说,端午是客家人的大节,在外的客家人都会回家来,祭祀祖先,与家人共享粽香弥漫的天伦之乐;“萨官老爷(土地神)是客家人的保护神,所以在端午节,客家人首先祭祀的是萨官老爷;之后再把新采的菖蒲、艾蒿挂在门楣上,洒雄黄酒,再之后给祖先牌位上香,神案上贡上菖蒲、艾蒿以及刀头。在端午节的餐桌上,客家往往会多添几双碗筷、几把椅子,以示先人在和自己一同过节,寄望先人保佑;吃粽子是全家老小都向往的,因为客家有句俗话——‘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箱’。晚饭后,客家人还会将菖蒲、艾枝放在一口大锅里煮熬,之后一家人各自取水洗澡,以去秽健体。”

客家人在保留祖居地传统礼俗的同时,也融入不少岭南客居地的习俗,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端午节习俗。在洛带端午节这天,出嫁的女儿都要带上粽子、盐蛋、皮蛋等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或许,这个端午我们就到洛带,去尝那诗经时代的粽子,去嗅那《诗经》里记述的蒲草与艾香,去感受客家人源自中原的端午传统礼俗。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