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娱乐频道> 文化> 正文

工薪阶层“救驾”艺术品市场?

伴随市场持续调整,交易价格回落至可“接盘”区间

工薪阶层“救驾”艺术品市场?

本报记者 陈涛

艺术品收藏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上周末,宋庄艺术区举办了一场规模不大不小的艺术品交易会,让卖家喜出望外的是,上百件拍品居然逾八成找到了新主人,他们以70后、80后居多。俩月前,琉璃厂秋季精品拍卖会上,场内参与者多为50后,面对估价万元左右的艺术品他们毫不手软,最终成交额2400万元,人均出手10万元。

“这些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持续低迷,之所以依然有人看好,是因为以前不为人关注的‘边缘’群体开始闯进来。”艺术市场分析学者赵慧生所说的“边缘”人,泛指曾经与艺术品绝缘,如今涌入的新藏家,“尤其集中为家底殷实的老年人和中高收入工薪阶层”。

“IT民工”的朋友圈

85后“IT民工”张沛海笑称自己有两副面孔:在公司同事眼里,他是不折不扣的写程序好手;在身边友人口中,他却是“鬼迷心窍”的艺术新手。半年前,他把微信昵称由“搬砖民工”改成如今的“艺术后进生”。

他闯进艺术品市场纯属巧合。去年七月,苦恼于一款设计软件的开发迟迟不见突破,在朋友介绍下,张沛海加入了一个名为“艺术与生活玩家”的微信群。里面除了群友分享时尚设计外,还会不定期由资深玩家推出各种小型拍卖会,各种设计类艺术品标价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偶尔也会有当代青年艺术家的绘画,价格在万元左右。起初他只是看热闹,看多了大家伙儿铆足劲儿出价,他也花两千元买回一幅花鸟画,挂在新装修的家里。

随着与群友互动增多,他开始关注京城各大艺术品交易博览会。仅去年九月一个月,他就逛了三场艺博会,还带回了总价超过5万元的艺术品。而在他的圈子里,这只能算“入门级”。“刚开始只觉得好玩儿,东西看着也挺好,后来群里不断有人加我好友要买藏品,我才知道原来它们还可以升值的。”张沛海并不打算草草出手这些千挑万选回来的宝贝,他计划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艺术品鉴赏”课程,系统学习艺术品收藏知识,“艺术终将被证明是人们自身消费升级的产物。”

作为新手,他对过来人在群里贴出的各种忠告特别留心。比如,有人提醒如今不少仿古瓷的做假手段越来越高明,高手也会“打眼”。“认准一条,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如今明清古瓷价格在百万元级别,你若几万元就可以入手,肯定有猫儿腻。”他说。

“老财务”的生意经

相比于张沛海的误打误撞,手头小有积蓄的刘学津老人要清醒得多。退休前就隔三差五往银行理财柜台跑的他,对当下投资市场可没少做分析,“六七年前,有一波不错的股市行情;最近两三年,楼市猛涨。现在它俩都哑火了,总不能把钱搁银行跑不赢通货膨胀吧。”于是,他将兴趣点投向了艺术品收藏。

干了大半辈子财会工作的老刘,打算在晚年过得轻松一些。每天送完孙子上学,他就往琉璃厂跑。近两年这里的不少门店都收起曾经的古董,改卖画了。而且,由于近些年国内艺术品市场行情持续调整,曾经价格高耸入云的艺术品已回落到不少人可以“接盘”的区间。“同样一幅画,相比三年前,价格相当于打了三折。”从去年初开始,他就开始有计划地寻找那些跌幅比较深的中青年名家作品,“拍卖行总在劝告客户,艺术品与楼市、股市不同,会走出一波独立行情。前提是,你手握的是艺术杰作。”老刘每一次入手都很谨慎,他认为艺术家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区别很大,有的可能是精品,有的只是应景之作。

虽然至今对各种电商拍卖不感冒,而那些高高在上的艺术品拍卖会又不得其门而入,老刘自有通畅的买卖渠道。现在市场光景不好,众多画廊找不来艺术家代理,他就与画廊老板谈生意,从798艺术区到宋庄、草场地,挨家儿比对价格。今年他还和好几个同道中人结成一个小联盟,今后大家伙儿分工协作,有人对接上游货源,有人寻找潜在买家。老刘透露,他居住的广渠门北里社区,艺术品藏家超过10人,而在两年前,他还只能跑到东花市街道另一社区找“同伙儿”。

“操盘手”的告诫语

有闲钱的银发一族,更倾向从传统收藏品入手,近现代书画、古钱币、邮票,是他们的首选;而对于中高收入群体的70后、80后而言,选择既有装饰功能又能兼顾投资回报的艺术消费品,最为划算。银发族藏家柳凤华总结出自己的收藏“金律”:艺术品成交价取决于当时市场对它的追捧程度。在他看来,人们常说“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最贵,恰恰反映的是人们渴望据其为己有的迫切感。”

柳老爷子的这番见解,被赵慧生认为是误入歧途。“炒高某位艺术家作品成交价的峰值,就会拉动他的其他作品也被人跟风追逐。”他举例说,如果某位炒家手里正好囤积了某些艺术家的大批作品,当人们蜂拥买进之时,便是给了对方出货机会,“并不是所有艺术品都具备增值功能。那些动辄亿元的稀罕物,的确具备了‘硬通货’职能,但绝大多数艺术品下跌起来让人连出手机会都没有。”

赵慧生很为急于进场抄底的人们担心,“国内艺术品市场之所以常出现大起大落的行情,根源在于需求层级与参与人群都还没有充分打开,导致‘遍地可见投资者,惟独难寻收藏者’的尴尬现状。爱好是基础,增值排末席。”

伴随市场持续调整,一度只能由少数有钱人参与的艺术品交易开始迎来消费性需求。“我们门票定价百元,进场者接近十万人次,他们都是艺术品的真爱消费者。”“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认为,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正鼓起勇气,迈进艺术品收藏领域。至于当下是否到了可抄底的时机,资深藏家何梅生认为,媒体聚焦后的明星效应放大了市场走势,“去年秋拍的确屡创亿元成交品,正所谓一花独开不是春,在整体经济形势未见明显提速的大环境下,艺术品收藏市场不可能提前迎来复苏。”他提醒普通藏家,切不可一叶障目,踏错节奏。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